學記原文及翻譯善學者
《善學者》意思是在擁有好的老師的前提下,要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且真正用心學習的人,才能取得好的成績。有關文言文內(nèi)容,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鑒一下!
善學者
作者:儒家學者
善學者(1)
――響鼓不用重捶
【原文】
善學者,師逸而功倍(2),又從而庸之(3)。不善學者,師勤而功半,又從而怨之。善問者如攻堅木(4),先其易者,后其節(jié)目(5),及其久也,相說以解(6)。不善問者反此。善待問者如撞鐘,叩之以小者則小鳴,叩之以大者則大鳴,待其從容,然后盡其聲(7)。不善答問者反此。此皆進學之道也。
【注釋]
(1)本節(jié)選自《學記》。
(2)逸:安閑,這里指費力小。功:效果。
(3)庸:功勞。
(4)攻:治,指加工處理木材。
(5)節(jié):樹的枝于交接處。目:紋理不順處。
(6)說:同“悅”。
(7)從容:同“舂容”,即撞鐘。
【譯文】
善于學習的人,老師費力小,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卻很大,這要歸功于老師教導有方。不善于學習的人,老師費力大,而自己的獲卻很小,學生會因此埋怨老師。善于提問的人,就像加工處理堅硬的木材,先從容易處理的地方下手,然后對對節(jié)疤和紋理不順的地方,時間長了,問題就愉快地解決了。不善于提問的人與此相反。善于回答問題的老師,就像撞鐘一樣,輕輕敲擊則鐘聲較小,重重敲擊則鐘聲大響,等鐘聲響起之后,讓它的聲音響完。不善于回答問題的老師與此相反。這些都是增進學問的方法。
【讀解】
應答如同敲鐘,這是個很不錯的比喻。敲鐘者應當了解鐘的特點和性能,然后以適當?shù)姆椒ㄈデ脫簟A私忡娛乔疤?,掌握敲鐘的技巧次之。沒有對鐘的特點、性能的熟悉,技巧本身就無從談起。因此,敲鐘是一個雙向的過程,老師回答學生的提問,同樣也是一個雙向的過程,需要對學生的問題、心態(tài)等等有較準確的把握,答問才會說到點子上。
從學生的角度說,也同敲鐘一樣,倘若是好鐘,用不著重重地敲和反復地敲。常言道,響鼓不用重捶。這就要取決于鐘、鼓本身的性能了。破鐘、破鼓,共嗚不好的鐘、鼓,無論怎么敲,聲音都不會洪亮,不會聲若雷嗚。就人而言,有兩方面的因素影響到接受老師的指點。一是本身的悟性,一是已掌握的知識水平。這兩個方面總是相互關聯(lián)的。光有悟性,缺乏必要的知識作支撐,便找不到立足之處;只有滿肚子書本知識,不能將它們?nèi)跁炌?,知識就成了擺設和點綴。
所以,做一個好的敲鐘人不容易,同樣,做一個好的鐘也不容易。好的敲鐘人遇上好的鐘,自然是天作之和的美事。
作品出處
《善學者》出自《禮記?學記》
《禮記》,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。該書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。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《大戴禮記》,在后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(xù),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。戴圣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《小戴禮記》,即我們今天見到的《禮記》。這兩種書各有側重和取舍,各有特色。東漢末年,著名學者鄭玄為《小戴禮記》作了出色的注解,后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,并由解說經(jīng)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(jīng)典,到唐代被列為“九經(jīng)”之一,到宋代被列入‘十三經(jīng)”之中,為士者必讀之書。
《禮記》的內(nèi)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、禮儀,解釋儀禮,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,
記述修身作人的準則。實際上,這部九萬字左右的著作內(nèi)容廣博,門類雜多,涉及到政治、法律、道德、哲學、歷史、祭祀、文藝、日常生活、歷法、地理等諸多方面,幾乎包羅萬象,集中體現(xiàn)了先秦儒家的政治、哲學和倫理思想,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。
《禮記》全書用記敘文形式寫成,一些篇章具有相當?shù)奈膶W價值。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表明某一道理,有的氣勢磅礴、結構謹嚴,有的言簡意賅、意味雋永,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畫,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、警句,精辟而深刻。
儒家人物
儒出身于"士",又以教育和培養(yǎng)"士"("君子")為己任。"士"者"仕"也。孟子說:"士之仕也,猶農(nóng)夫之耕也"(《孟子?滕文公下》),意思是說,士出來任職做官,為社會服務,就好像農(nóng)夫從事耕作一樣,是他的職業(yè)。荀子在講到社會分工時,也把"士"歸于"以仁厚知能盡官職"(《荀子?榮辱》)的一類人。所以,從這一角度來講,儒家學說也可以說是為國家、社會培養(yǎng)官吏的學說,是"士"的文化。 儒家人物以儒客先師孔子、孟子、荀子等為代表。
本文鏈接:http://m.edgebase.com.cn/v-24-164.html學記原文及翻譯善學者
相關文章:
母親節(jié)日記07-26
最新房地產(chǎn)公司實習報告09-18
賓館年度工作總結09-04
運動會跑步加油稿07-17
觀察桂花英語日記10-31
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作文10-26
《燈光》讀書筆記10-05
描述未來的作文08-10